欢迎光临浙江热线!

今天是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建议近期背会的传播名词(女主播带背版)


◼️ 我基础真的很差要怎么办/在九月开始答题之前我应该做点什么/怎么都九月了啊啊啊感觉自己啥都不会/怎么办啊背书也背的一塌糊涂专题好像也没有做好/我可能真的考不上了我是一个小废物/要不干脆放弃好了/换个学校呗/有点拿不准最近要干什么555/开学了真的好忙碌/怎么才能为答题做好准备啊?

◼️ 上述所有的答案,都是「背诵」,适当的背诵会带来踏实感和充实感。而背书的这个问题我们实在是唠叨了太多太多遍了——如果把它放在当下的时效性分析中,那么我们现阶段就应该背书,且应该背的是「书本中的基础概念」。

◼️ 就像我在「」中提到的,新传考研的本质是用一些属于这个学科的专业性术语,来去解决和这个学科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用议程设置来分析舆论、用新闻专业主义来分析当下新闻界的困境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便认为新传学习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掌握「学科的专业术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名词和理论。因此当我们要聊到在即将开始的九月答题之前,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背什么时,当然是先背「基础理论和基础名词」—— 因为只有基础理论和名词,才能在最初答题的时候让我们有话可说。

◼️ 本女主播在过去两周的深夜带背中带着大家背诵了35个传播学基础名词,画出了相关关键词,梳理了这些名词的前后逻辑,构建了基础传播学学科框架——带背结束了,喂饭喂到嘴,这篇推送我会把我带背的词汇的关键词与所有词汇的逻辑关系整理成文字版,大家可以在开始答题前尽快把这些基础知识巩固和背诵起来,为自己的答题做好心理与大脑的双重准备。

◼️ 以下,是建议大家近期抓紧背诵的35个传播学名词(又及,深夜女主播的回放,在「公众号」-「视频号」里观看,一定要点进视频号才可以看到直播回放,又又及,传播学带背的第二讲最后有完整的35个词汇的逻辑串联,欢迎收听。


08/30/Wed .

新闻与传播名词

关键词提炼公式与模版

@TuTouSuo™️

在开始本篇推送前一定要先看这篇推送,和今天的推送互为体系,一脉相承——前者讲了背书的方法,今天我们讲背什么。

关键词提炼四大板块

一般而言,背诵任何一个理论或者名词,无外乎四个组成部分,即「起源」「基本内容」「意义/局限性」「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案例」,传播学、新闻学、广告营销等所有人文社科相关的词汇,我们都可以用这四个部分进行记忆。因此,我们在前期整理与背诵名词阶段,实际上需要圈画的关键词就是这四个部分,需要背诵的也是这四个部分。

【起源】理论/名词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名词的提出年代、理论/名词的提出者、理论/名词相关的社会实验、理论/名词发表的刊物(以上并非全部必须,根据名词的特点来灵活选择)

【基本内容】理论/名词的基本概念,一般选择《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等书籍中的原文,可使用1、2、3、等分点进行背诵(这部分是得分的关键,因此也需要着重进行背诵)

【意义/局限性】理论/名词的时代价值、理论/名词的意义(如开启了有限效果论等等);理论/名词的研究局限性与不足(如缺少对反馈的思考、陷入了功能主义的困境中)等;这部分内容一般也是课本原文,可以适当的提炼关键词。

【互联网时期的发展】传统的理论/名词在互联网时期是否适用、是否存在、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怎么办、有何具体的案例等等(这部分为加分项,需要借助相关论文进行一定的补充分析,也可以适当的背诵一些关键词,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互联网时期存在,且发展出了双沉默的螺旋、反沉默的螺旋等新类型)

四大关键词构建背诵模版

现在,我们把上述四个点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背诵一个理论/名词的基本框架:

xx理论/名词是(谁)+(什么时候)+(如何提出)的关于(研究领域)的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1、2、3、等)+该理论一经提出就xxx(影响和意义)

在媒介环境变迁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新传播环境也对xx理论/名词提出了诸如(媒介主体更迭、理论假设多元化等)挑战,但由于社会化媒体依然是大众传播式的传播媒介,因此即使是媒介化社会的今天,(理论相关社会现象)依然是该理论重要的表现形式。

以上是所有理论/名词都可以使用的通用版背诵框架,接下来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比较特殊的「学者」与「现象」类框架。

【学者背诵框架】xxx(学者全名)是xx(学科)学家,他在xx(著作)中提出的xx理论在传播学/新闻学研究中产生了xxx的影响;后人根据其对传播学学科的贡献,将其称之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xx学派奠基人/xx学派重要人物)等;一直到当下,该学者的理论依然在xx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象背诵框架】xxx现象指的是社会上发生的xxx等现象(对现象的描述),研究表明,该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xx、xx;并且会对社会产生xx、xx等相关影响(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而只有xxx、xxx(措施)才能更好的应对该现象。(现象类名词是诸如社交倦怠、社交货币等这类并没有相关学者定义,但时常被考察的名词)。

接下来,就带着这些模版,来整理关键词吧。


35个基础传播学名词背诵整理

️ / TuTouSuo / 女主播深夜带背文字整理

*这里的三十五个传播学名词解释,是传播学中最最最基础的名词解释,背下这三十五个基础词传播学书本中最需要了解的内容便掌握了大概。当然并不代表着掌握了这些词传播学就掌握透彻了,毕竟传播学里的名词实在太多了,大家可以以这三十五个词的带背方法为技巧,举一反三的把所有传播学相关词汇都进行关键词背诵总结。

1、传播

【1】定性:双向互动行为;基本内容: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前提: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

【2】当下发展:传播学边界重塑,媒介化研究与人文主义新视角

2、符号

【1】定性:传播的中间介质;基本内容:信息的外在形式与物质载体;前提是共通的意义空间;基本分类: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信号象征符;基本功能:交际功能与表达功能。

【2】当下发展:符号衍生出的意义社会

3、传播隔阂

【1】定性:非正常传播行为;产生原因:传播的双重偶然性与传受双方缺乏共痛的意义空间;表现与结果: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意义:传播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消解传播隔阂;

【2】当下应用: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实际上就是传播隔阂,我国国际传播的目的就是如何更好的消解传播隔阂,构建国家话语权。

4、人内传播

【1】定性: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基本内容:又称为内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特征:(1)与外部保持连接(2)社会性和实践性(3)对外部世界积极主动的反映;相关理论:镜中我理论、自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

【2】当下应用:互联网时代人内传播更加频繁,且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更加全面,镜中我更加清晰。

5、人际传播

【1】定性:社会传播的基本单位;基本概念: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特点:(1)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2)真正的多媒体传播(3)非制度性传播;相关理论:芝加哥学派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主我与客我理论

【2】当下应用:互联网人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平台依赖性、互联网时代的人际传播也呈现出一定的功能性趋向;

6、群体传播

【1】定性:个人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群体的概念:具有共同利益、目标或关系的、个人社会关系的集合;群体传播的概念:群体内部和外部的传播;群体传播的功能:会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群体传播目的:促进群体目标或共同意识的达成。

【2】当下应用:互联网群体传播发展为了社群传播

7、集合行为

【1】定性:非常态社会聚集行为;三大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社会常态传播系统减弱;具体表现:群体模仿、群体感染、群体暗示、匿名性、流言传播;影响:破坏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社会风险;

【2】当下应用:风险社会背景与网络时代,集合行为表现为常发的网络聚集现象。

8、组织传播

【1】定性:社会成员进行的社会性有组织性传播;基本概念:组织成员之间和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传播;分类: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内传播是信息的上传下达,组织外传播是市场营销与宣传等内容;

【2】当下应用:钉钉、腾讯会议是互联网组织传播的体现。

9、大众传播

【1】主体: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方式:运用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象: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定性: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组织活动。相关研究:围绕5w的大众传播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与受众研究;学术意义:传统传播学的核心研究,也是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

【2】当下发展: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并未衰落,社交媒体传播的背后皆是传统大众传播的影子,但大众传播的研究范式在趋于式微。

10、报刊的四种理论

【1】提出者:施拉姆;极权主义:来自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观念;自由主义: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与观念自由市场;社会责任论:在黄色新闻的背景下哈钦斯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提出;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整体概述和界定;意义:大众传媒报刊的发展历程,也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研究历程

【2】社会责任论等理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依然有其重要影响,公共新闻等内容皆是来自社会责任论。

11、把关人理论

【1】起源:库尔特·卢因的群体把关人;提出者:怀特的新闻把关;基本内容:只有符合把关人标准的信息才可以进行流通;表现:新闻选择与新闻编辑;后续完善: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巴斯的双重把关;意义:提出了大众传播背后的控制问题,强调了大众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

【2】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时代把关人依然存在,但把关主体多元、把关过程后移、把关标准异化、出现算法把关、流量把关等新模式

12、马歇尔·麦克卢汉

【1】定性:媒介环境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二十世纪的预言者,媒介技术决定论的拥簇者;相关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地球村、冷热媒介、媒介四定律;意义:强调了技术(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互联网发展:奠定了未来传播媒介学和空间学研究。

13、传播的四大奠基人与集大成者

【1】定性:从各个学科视角奠定了传播学的发展;哈罗德·拉斯韦尔:政治学家,提出了5w模式,大众传播的功能论,进行了一系列宣传研究并撰写《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提出了宣传的七种方法;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动力论的提出者和把关人理论的启蒙者;卡尔·霍夫兰:社会心理学家、说服效果假说的一系列研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大众传播的功能研究,两级传播研究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研究视角;将量化思维引入传播学研究;开创了机构化的传播学研究;施拉姆:传播学的创始人,促进了传播学的学科化过程,将传播学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4、沃尔特·李普曼

【1】定性:新闻专栏作家;贡献:著有《公共舆论》一书,在书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拟态环境理论;意义:将新闻学研究和传播学研究相整合,将舆论研究视角引入了传播学,拟态环境理论也为后续的传播学效果论研究,尤其是强效果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15、拟态环境

【1】定性:信息环境;提出者: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这本书中提出;基本内容: 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环境不是对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意义:拟态环境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的控制与意识形态,也为后续的魔弹论、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铺垫。

【2】互联网时代,拟态环境进一步环境下,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

16、大众社会理论

【1】定性:一种社会思潮:提出者: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内容: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造成人们之间传统的联系被打破,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式微,社会被原子化,个体成为孤立、分散,原子化的“大众”;意义:典型的精英主义视角;

【2】理论背后强调的「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传统的中产阶层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层”的扩大」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依然值得深思。

17、魔弹论

【1】定性:大众穿的强效果论;理论起源: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 年代;理论内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理论意义:大众传播强效果的核心理论。

18、两级传播

【1】定性:大众传播有限效果理论;理论提出者:拉扎斯菲尔德;研究过程:伊里调查与《人民的选择》;理论内容: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信息→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理论意义:打破了魔弹论为代表的强效果论,开启有限效果论,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

【2】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两级传播发展为多级传播,意见领袖多元化;

19、意见领袖

【1】定性:大众传播中信息的主要承担者;理论提出:拉扎菲尔德、贝雷尔森和哥迪特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后经卡茨、罗杰斯等人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基本内容:引导观点的变化而不是直接改变被影响者的行为,与被影响者基本属于同一阶层,且通常属于同一个初级群体。

【2】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圈层化、多元化、草根化;博主、公知、大v都是意见领袖的表现。

20、创新扩散理论

【1】定性:大众传播有限效果理论的发展,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提出者: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创新扩散》中提出;基本内容:(1)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落后者(2)一个新产品在扩散过程中会经历以下五个阶 段:了解阶段、兴趣阶段、评估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纳阶段;意义:人际传播在新产品扩散中的重要意义;发展了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

【2】应用:在市场营销中有广泛应用,启发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使用与满足理论

【1】定性:从受众角度重审大众传媒传播效果的理论;提出者:卡茨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代表人物,《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基本内容:个人的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 “社会因素 + 心理因素 -- 媒介期待 -- 媒介接触 -- 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意义:强调了受众的主管能动性

【2】理论应用;强调了互联网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受众变用户。

22、议程设置

【1】定性:议程设置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环境再构的理论;起源:李普曼《公众舆论》一书中拟态环境的概念。【提出者】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经过教堂山调查后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前提:(1)媒介是报道新闻必不可少的把关人(2)二人们需要把关人来替他们决定在个人有限感知外值得注意的和关注的事情;理论基本内容(1)传播效果分为态度、行动与认知,议程设置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意义:开启了适度效果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

【2】应用:微博热搜的本质,即议程设置。

22、属性议程设置

【1】提出者: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夏洛特调查;理论内容: (1)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不仅仅停留在制约视野层面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那就是对事件中特定属性进行的凸显和淡化,将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以此影响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即大众传媒不仅影响我们想什么,还影响我们怎么想(2)议程设置理第一层传递的是对象的显著性,第二层传递的是对象属性的显著性(3)从本质上讲,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层,是媒体框架与受众框架的互动

【2】当下应用:新闻媒体的属性与宣传功能,即属性议程设置

24、议程融合理论

【1】提出者:麦库姆斯和肖与1999年提出;理论内容: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必须加入某个社会群体以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但为了融入群体,个人必须接触和群体相关的内容,使自己的议程与群体议程保持一致。是受众在能动性增强的情况下一种基于使用与满足范式的自发行为;过程:需求确认、定向媒介接触、媒介对个人产生议程设置第一第二层影响。

【2】应用:个人的互联网接触本质上都是议程设置

25、网络议程设置理论

【1】提出者:2014年麦库姆斯与郭蕾正式提出;基本内容: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一的议题,而是一系列议题所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在告诉我们怎么想和想什么的基础上,同时决定了我们如何将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连接起来,构建个人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判断;意义: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议程设置;

【2】应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功能价值,即对事件解释与定性

26、沉默的螺旋

【1】定性:关于大众传播与舆论相关理论;提出者:德国社会心理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纽曼)于其1974年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提出;前提:(1)作为社会人的个体有被孤立的恐惧(2)个人存在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准统计感官(3)媒体在事件报道和舆论中存在倾向性的意见气候;基本内容:(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2)经大众传媒提示过的意见会形成社会多数意见,多数意见的形成会呈现螺旋式上升。(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气候”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2】应用:互联网时代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

27、培养理论

【1】定性:关于大众传播对人潜移默化影响的理论;提出者:美国学者格伯纳在研究了电视暴力节目与现实犯罪之间的关系之后,所提的一种假设;基本内容:(1)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2)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大众传媒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使人们共享相当同质的社会真实。(3)大众传媒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通过“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等形式传达给受众,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

【2】应用:互联网媒介环境的环境化进一步完成对大众的培养。

28、新闻框架

【1】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是指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框架。新闻框架的基本内容:(1)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的制约。这些原则,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2)在新闻文本中,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3)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2】应用:无处不在的新闻框架

29、第三人效果

【1】第三人效果” 是由美国民意研究学者菲利普·戴维森在 1983 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设, 他在《舆论季刊》 上发表了文章《传播的第三人效果》,开启了该理论研究的序幕。理论基本内容:(1)“第三人效果” 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对他人在态度及行为层面上的影响,而低估自己受到的影响。(2)受众在面对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时存在的一种思维倾向:即认为大众传播对与自己社会关系越远、且社会阶层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较强的影响

【2】应用:差异化看待社会的理论

30、知识沟

【1】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导致的信息社会阶层分化的理论,它由美国社会学家蒂奇诺于1970年在《舆论季刊》上提出。基本内容:知沟理论认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两极分化的问题,社会地位高的往往比社会地位低的人更容易获取信息,因为其掌握的信息获取技能和途径相对较多,因此大众传播传递的信息越多,二者之间的鸿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识沟。

【2】应用:社会贫富分化理论

31、数字鸿沟

【1】起源: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定义数字鸿沟;基本内容: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一书提出数字鸿沟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信息和电子技术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特征:数字鸿沟的实际分发:第一道沟(接入沟)全球互联网基础设置差别;第二道沟(使用沟)全球与某一个国家内部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带来的社会层级的划分。

【2】应用:老年人健康码问题。

32、经验学派

【1】定性:经验学派是美国传统学派;时代背景:发轫于20世纪初的美国;研究视角:注重经验与实证研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作为研究背景,强调用量化研究的方法进行社会研究,强调实验分析,更关注传播的功能和效率;研究目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要从现存的体制内部去寻找;意义:是大众传播研究中最重要最主流的范式。

【2】互联网时代,经验学派奠定的传播学研究范式正在趋于式微,新的研究范式亟待建立。

33、批判学派

【1】定性:对大众传播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研究学派;基本内容:狭义上的批判学派特指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第一代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广义上的批判学派是指大致上分为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研究视角: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着重考察经验学派所忽视和回避的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2】批判学派的理论视角对于研究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病也依然适用,在学术层面上甚至催生了传播物质性研究的萌芽。

34、媒介环境学派

【1】定性: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是以文化、技术与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学派;起源:该学派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作为研究出发点,以英尼斯的「媒介偏向」为主要奠基,由尼尔·波兹曼在纽约创立;主要内容:作为感知环境的媒介和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技术两大研究视角,产生了诸如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的人性化趋势等多重理论。

【2】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直接启发了新技术与智能媒体时代传播学的研究新范式,媒介范式、空间范式都是来自媒介环境学派的启迪。

35、跨文化传播

【1】定性:社会信息跨越不同的文化与语言体系进行传播的过程;起源:爱德华·霍尔在二战后撰写的《无声的语言》;基本内容:具有明显差异的文化体系与表征体系之间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即跨文化传播,是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对人类产生影响过程。意义:跨文化传播可能会出现文化折扣或者对抗式解读;

【2】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传播无处不在,站在我国视角,必须将跨文化传播转化为转文化传播,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传递好中国声音,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35个词,分三天背完,每天浅浅默写,快乐传播学,晚安。

*以上关键词整理来自秃头研究所「名词解释小册子」,2024版9月6日正式开售。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ʕ•ﻌ•ʔ

「秃头所王牌课程:秋日答题班」

WONDERLAND/以题带学

在实用与应试中保持思考

◔.̮◔✧

「秃头所全能实务班」

一间属于新闻人自己屋子

消息改写与评论写作/7月至11月

☾˚‧º· ☾˚‧º·

「24届/夏日专题班」

五门新传重点学科

60天/152小时/提升新传知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流行过一个炸裂的3S魔咒:study(学业)、social(社团活动)、sleep(睡觉),只能三选二。谁都希望成为管理大师和人生赢家,完美兼顾三者,但时间有限,绝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放弃睡觉。牺牲睡眠来获得更高成绩和社交,[全文]
    2024-10-22 03:46
  • 孩子叛逆的时刻,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一瞬间,那个曾经甜甜地唤你一声“爸爸妈妈”的小家伙,如今却摇身一变,带着一股满不在乎的劲儿,开始在家里“指点江山”。他们不再接受你提供的建议,不再听你的叮嘱,甚至直接怼回来,表情里仿佛写着“我比你更懂这个世[全文]
    2024-10-22 03:46
  •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有了一座“宝宝屋”。10月18日,北京市首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张,总共为3岁以下的小小孩提供114个托位,就连几个月大的宝宝也可以接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位于东四环边力源里北街的八里庄远洋天地社区。记[全文]
    2024-10-22 02:20
  • 编者按:去国外读LLM成为越来越多法学生的选择,本文作者以优秀的实习经历与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在留学期间的生活,希望对于想要留学的学生有所帮助。易冰婕 Eva Yi,24' Master of Laws. 23年秋季法律硕士。华东政法大学201[全文]
    2024-09-28 03:46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浙江热线 www.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