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三大部门联合打出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为A股带来了久违的活力。
9月25日,A股成交额突破11000亿元,超越了24日的9744亿元,创下3月以来成交额新高。
A股三大指数也延续了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今日分别涨逾1%。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24日、25日的上涨行情中,建筑、钢铁、银行等板块均有不错的表现。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的出台引爆了破净股行情。WIND统计数据显示,9月25日,中南股份、天茂集团、天际股份、郑州银行等十多只破净股纷纷涨停。据机构统计,目前,银行、房地产行业的长期破净股数量较多。
机构认为,本轮金融政策组合拳对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支撑作用。相关举措还将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并切实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房企估值有望修复
在国新办9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
其中,多项新政或将影响房地产行业未来的走势。
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当前的25%下调到15%;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到100%;央行将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
对此,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央行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这一调整有利于提高改善性需求购房者的贷款比例,但居民是否提高杠杆率也受到收入的限制(例如月供偿债收入比一般不高于50%)和意愿的影响。
申万宏源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袁豪分析,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可有效缓解早偿压力,有利于通过降低月供提升居民购买力,从而改善消费(包括住房和非住房消费),同时降低早偿率从而降低房屋挂牌、改善供需关系,同时降息环境下折现率下降、利好房产估值提升。
袁豪认为,在房地产基本面经历了深度调整之后,预计房地产需求有望结构性筑底,总体呈现刚需筑底、但改需仍走弱趋势,因而行业政策仍需进一步聚焦发力。本次房贷利率再降息、收储政策进一步加码,将有利于改善市场供需关系和修复房企资产估值。
中信证券研究团队认为,新政有助于刺激居民自住需求释放,有助于维稳房地产市场运行,但房价能否止跌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层面的融资正向项目层面转型,故而拿地和开发投资也受到一定影响。相比之下,存量房和新房市场的交易规模复苏更具确定性,存量房换手和新房交付之后的装修还受到以旧换新政策的鼓励。
“在房地产产业链中最受益于政策出台的是交易和装修的服务商。当然,如果房价能在2024年年底企稳,我们认为一些具备核心城市土地储备的龙头开发企业也在价值投资的区间。”该团队表示。
利好银行板块投资
除了房地产行业,银行也是这一轮金融政策“组合拳”的受益者。
中金公司认为,金融政策的组合拳体现出明确的稳增长、稳信心信号,并且在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对银行息差和资产质量的影响,有助于在银行稳健经营的同时,实现和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对大型银行的注资有助于保持信贷的稳定增长、提高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注资后对于每股分红的摊薄程度取决于银行利润能否增长超过股份增长,如果银行在更强的资本能力基础上促进实体经济改善、降低银行信用成本,对于每股分红的摊薄效应也有限。
“对银行基本面而言,关键是观察一系列政策对于长期经济预期改善的实质作用。”中金公司研究部建议投资者选择股息较高、资产质量稳定的银行以及业绩存在边际改善潜力和融资诉求、股息率不低的银行。
在中信证券研究团队看来,对银行板块而言,政策靴子落地,负面影响幅度有限,对银行投资直接利好。
该团队具体分析,第一,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对银行资产端定价有负向影响,同时后续的LPR、存款利率下降将对银行息差影响中性。
第二,互换便利工具增加非银机构融资便利并定向投资股市,再贷款工具有助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主体资质和流动性好的指数权重股更具实操空间,上市银行直接受益。
第三,以红利为代表的资本市场风格的背后,是投资人风险收益比变化的结果,银行基于“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载体,在风险底线和盈利预期稳定下,偏高的分红收益具备配置空间。
第四,前期受存量房贷调整预期影响,中信银行指数短期内回调10.98%(8月27日-9月11日),当前5.39%(截至9月23日收盘)的分红收益率水平具备显著投资价值,建议积极配置板块。
第五,短期建议关注分红收益率高的公司,中长期仍需重视个体价值。市场风格延续下,分红收益率高、业绩和风险数据稳定的银行短期更具弹性。
稳定资本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稳定资本市场也是本轮金融政策“组合拳”的重点考量。
如央行将创设两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这是央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
其中,第一项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第二项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操作规模3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透露,平准基金正在研究。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团队指出,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资产价格稳定已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观察央行资产负债表,“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项目今年已增加5810亿元,对维护资本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与之相比,成立平准基金的目的更加明确,维护市场稳定的信号意义更强。
同时,与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等关键议题有关的政策也已落地,接下来,证监会与有关部门还将推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对此,华福证券燕翔、许茹纯分析,近年来我国耐心资本快速发展,但相比海外发达市场而言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以养老金为例,根据OECD统计口径,2021年底我国养老金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为2.3%,相比国际主要经济体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从OECD国家与地区的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来看,2021年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超过100%的有5个,分别为荷兰、冰岛、澳大利亚、瑞士和英国,占比分别为210%、208%、146%、143%和117%,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31%。
燕翔、许茹纯指出,资金结构是影响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对于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有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仍有待优化,美股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仅4%左右,而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比为34.8%,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于后续走势,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基于本轮超预期政策的出台,市场信心有望得到有效提振,A股市场或将迎来修复行情,后续重点关注宏观基本面的修复斜率。同时,在政策面利好与流动性改善双重作用下,港股市场也有望走出向上行情。